新闻中心
NEW CENTER在法律允许范围内,通过手机厂商的定位功能、家庭成员共享服务或监护定位设备可实现位置追踪,但必须事先获得对方同意或基于合法监护关系。
合法追踪的技术实现方式
手机系统级定位功能(需提前设置)。
苹果设备:通过「查找」应用需满足以下条件:
被定位设备已开启「查找我的iPhone」及「共享我的位置」。
登录同一Apple ID或通过「家人共享」绑定账号。
安卓设备:华为/小米等品牌的「查找设备」功能需满足:
被定位手机已开启云服务定位权限。
通过品牌官网或专用APP登录同一账号。
家庭成员定位服务。
高德地图「家人地图」:
创建家庭组后需成员主动扫码加入。
可设置「始终共享位置」(需对方确认)。
苹果「家人共享」:
设置地理围栏安全区域(如学校、小区)。
超出范围自动推送提醒。
监护类硬件设备。
儿童/老人智能手表:
需在设备绑定阶段完成授权。
支持全天候定位(误差<10米)。
车载定位终端:
需获得车辆使用权后安装。
适用于公司车辆管理场景。
法律与道德边界
合法使用场景。
监护未成年人或失智老人(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)。
企业资产管理(需提前签署设备使用协议)。
违法风险行为。
私自安装第三方监控软件(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)。
破解他人账号获取定位数据(违反《网络安全法》第44条)。
利用基站定位等需司法授权的技术手段。
隐私伦理准则。
长期定位应告知被追踪方(14岁以上青少年需明确知情)。
设备使用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(如仅在特定时段开启)。
信任关系修复建议
沟通替代方案。
建立定时位置报备机制(如每日通勤时共享行程)。
使用临时性位置共享(如微信15分钟实时定位)。
专业咨询途径。
婚姻家庭咨询师(处理伴侣信任危机)。网络安全法律援助(评估行为合法性)。

